轨道示意图
在泊位轨道上运行的主要目的是准备着陆。在靠泊轨道运行期间,探测器通过预定着陆区时,将使用中分辨率相机、高分辨率相机、光谱仪和其他负载设备对预定着陆区进行详细检查,主要是探测预定着陆区的地形、地质、地貌和环境状况,以便为着陆巡逻队的安全着陆做准备。详细调查要求探测器尽可能多地在预定着陆区上空飞行。
探测器1火星捕获过程图像(定向天线监控摄像机图像
天文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后,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轨道改变操作。2021年2月10日,当探测器首次到达火点附近时,进行了捕获制动,成功实现了火星轨道,进入了10天的大椭圆轨道。2月15日,探测器到达远火点后首次改变轨道,调整轨道平面和近火点高度,将环形火轨道改为经过火星南北极的极轨道。2月20日,探测器第二次到达火点附近,进入相位调制轨道,时间约为4天,当再次到达近火点时,可通过预定着陆区上方的预定着陆区。

虽然探测器在第三次到达火点附近时已经飞越了预定的着陆区域,但由于火星的旋转,如果没有轨道调整,探测器很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次飞越预定着陆区域。因此,需要另一个近火刹车才能进入靠泊轨道,这样每次探测器返回近火点时,都能飞越预定的着陆区域。
月24日,天文1号火星探测器第三次跑到近火点,成功地进行了第三次近火制动,并成功进入停泊轨道。探测器在靠泊轨道上运行了大约2.5个月。